位于我省长葛市的黄河集团以碳系新材料为主业,以新能源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增长点,创新发展思路、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,不仅对我国新能源市场来了一次“跨界颠覆”,也给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这里不出产石墨,却变成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;利用金刚石生产后的石墨废料生产石墨烯,石墨烯再应用到锂电池中,可提高电池比能量30%以上。
位于我省长葛市的黄河集团以碳系新材料为主业,以新能源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增长点,创新发展思路、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,不仅对我国新能源市场来了一次“跨界颠覆”,也给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长葛市魏武路北段黄河工业园,黄河集团旗下新能源企业河南力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力旋科技”)的生产车间就在这里。由于锂电池的生产环境要求恒温干燥,连参观通道都得保持洁净。只见员工身着防静电服,在操作屏上操作设备正常运行,自动导引车在忙碌有序地搬运生产物料……
黄河集团虽地处内地,但其新能源动力锂电池项目从2016年4月立项起,在人才引进、设备选型、工艺设计、制造流程等方面,都是以国内一流、国际领先的定位谋划发展。
项目带头人、力旋科技总经理王建立介绍,在生产线理念,与国内外先进的锂电设备制造商开展交流合作,打造出行业内第一条智能工厂生产线。在关键加工工序数控率达到90%,在生产线上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自动作业,节省人员比例达37%。
如今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锂电池二期生产线平方米,但产能是一期的5倍,经营成本每年可节约1500万元。二期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底投运。
“二期的关键是提高物料运输的智能化水平,我们采用工作站式模块进行生产线设计,工作站之间充分的发挥机器人高效、灵活、智能的特点,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工作,模组自动化生产率达到100%,系统装配自动化率可达96%以上。”力旋科技技术部部长夏辉说,自动化提高之后,生产流程得到优化,也就提高了场地利用率,能在几乎同样大的场地内,建成更多条生产线,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。
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调研报告,今年前5个月软包电池装机量排名,力旋科技以12902千瓦时装机总量居第15名,是15家电池企业中最“年轻”的电池企业。
今年5月8日,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检测所传来消息,力旋科技送检的5个动力电池系统,顺利通过检验测试,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达每146~150瓦时/千克。过硬的检验测试的数据、可靠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的认可,申龙客车、宁波船机所、平高电气等省内外企业纷纷向力旋科技抛出橄榄枝。
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。黄河集团坚持一贯“以人为本”科学发展观,调整人才结构,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,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队伍。在力旋科技,这个平均岁数只有26岁、60%都是大专以上学历、160人的科技团队,让记者感受到了其创新的活力,以及他们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决心和信心。
如今,黄河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先后完成研发项目173项,完成新产品开发209项,拥有专利586项(其中发明专利29项),储备了一大批核心专用技术。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突出强调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下一步,我们将通过科研创新、自主发展,以不断开拓、持续超越的追求,向新能源标杆企业不断迈进。”王建立说。(记者 宋敏)
经济高水平发展强调的是“质”的提升,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激活高水平发展的第一动力。创新,让产业由小到大、由大到强。黄河集团就是敢于创新、善于创新的典型,其抓住技术迭代机遇,以大气魄进军新能源领域,由单纯生产金刚石转向石墨烯锂电池新能源产业链,并迅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。通过科研创新、自主发展,黄河集团正逐渐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,并力争实现由制造向创造转变,速度向质量转变,产品向品牌转变,从而激发公司的活力和创造力,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让人欣喜的是,黄河集团正引领全省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——“设备换芯”“生产换线”“机器换人”。自动化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,智能化还可逐步提升产品质量,“流汗型经济”少了,“智慧型经济”多了,新动能正在孕育蓬勃的力量。(记者 宋敏整理)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